蜂農(nóng):比蜜蜂辛勞的追花人

  揚州新聞網(wǎng)訊一個月前,從江蘇淮安、浙江桐廬、江西吉安、安徽黃山等地趕到揚州的蜂農(nóng),散布在儀征、江都油菜花密集的田地上,“放養(yǎng)”著他們的蜜蜂。揚州,只是他們追花的一個“落腳點”。

  近日,記者跟隨揚州嚴氏養(yǎng)蜂場的“掌門人”,走訪了幾家外地在揚的養(yǎng)蜂場,揭開了養(yǎng)蜂人職業(yè)的神秘“面紗”。

  一年有9個月在外地

  18日早晨,劉集鎮(zhèn)散布著油菜的田野上,杜志平和老伴吳水妹已早早起來,心里牽掛著帳篷外的60多箱蜜蜂。養(yǎng)蜂25年來,杜志平已習(xí)慣早早起床。日子很單調(diào),唯一可以為他們解悶的就是一條黃狗。

  杜志平和老伴都年近60,只能喂養(yǎng)60多箱蜜蜂,和他同來的浙江桐廬老鄉(xiāng),大多養(yǎng)了100箱以上。“要到處跑,家伙都搬不走”,杜志平嘆了口氣。長年遷徙,家,也成了一個暫時歇腳的地方。不過,家鄉(xiāng)溫馨的老房、熟悉的面孔,還是讓杜志平牽腸掛肚。

  “今年洋槐花開得要比去年遲幾天。”杜志平掐指計算著,“28日左右洋槐花就開了。”他和老伴是3月中旬來揚州的,洋槐花期一過,他們就得奔赴吉林,那里的椴樹蜜剛好開采。

  江蘇、河南、青海、吉林、黑龍江、內(nèi)蒙古……有花的地方,就有他們的身影。一年有9個月在全國各地漂泊,11月,帶著忙碌的蜜蜂回家休養(yǎng)生息,等待著次年春天的來臨。這段時間是杜志平最輕松的時候,但他還是閑不下來,喂養(yǎng)60多箱蜜蜂也夠他忙上半天了。

  整天圍著蜜蜂打轉(zhuǎn)

  也有不“挪窩”的養(yǎng)蜂人,常年呆在一個地方,花少,蜜源就少,遷徙蜂群的蜂蜜產(chǎn)量是固定蜂群的三倍以上。江蘇東臺的杜桂榮呆在劉集鎮(zhèn),已有3年沒有“挪窩”。杜桂榮夫妻養(yǎng)了130箱蜜蜂,因為常駐這里,揚州的花期一過,130箱蜜蜂的口糧就只能用白糖水供應(yīng),一年消耗白糖數(shù)噸。

  吳水妹在每個蜂箱里放了一塊木框的平板,上面有密密麻麻的蜂房,這就是“王臺”(培育蜂王的屋子)。吳水妹每天都需要“移蟲”,即把蜂王巢室的幼蟲用小勺移到“王臺”;“移蟲”72小時后,把“王臺”取出,用鑷子從蜂房里夾出幼蟲,蜂房里就只剩下蜂王漿,淡黃色。一個蜂箱每天產(chǎn)出的蜂王漿不到10克,吳水妹用一個特制的小勺一房一房地舀出來。取下半斤蜂王漿,要花上半天工夫。

  “移蟲”、取蜂王漿、取蜜……吳水妹說,整天就圍著這些蜜蜂轉(zhuǎn)。帳篷里唯一的電器就是一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,他們唯一的娛樂就是看電視,主要看天氣預(yù)報,“得及時了解天氣,花開花謝都與天氣有關(guān)。”杜志平說,再下一場雨,附近的油菜花就無蜜可采了。

  賣蜜時,最開心

  大雨過后,草地上就會出現(xiàn)一些癩蛤蟆,它們會呆在蜂箱出口,蜜蜂出入時就會被它一口吞掉。晚上一旦聽到響動,杜志平就得拿著手電筒,往蜂箱照去,趕走這些癩蛤蟆。

  趕走或消滅蜜蜂的天敵,是養(yǎng)蜂人的工作之一。癩蛤蟆、螞蟻、蟑螂、老鼠、胡蜂都威脅著蜜蜂的生存。杜志平說,養(yǎng)蜂的學(xué)問,就是在一年年的實踐摸索中豐富起來的。

  嚴氏養(yǎng)蜂場的“掌門人”告訴記者,采集1公斤花蜜,工蜂需要來回飛行50萬次-60萬次,而生產(chǎn)1克的蜂蜜,工蜂要采集約1500—1600朵花的花蜜。如果蜜蜂在離開蜂巢1公里的地方采蜜,“生產(chǎn)”1公斤的蜂蜜需飛行36萬-45萬公里,等于繞地球8.5—11周。

  繁忙時節(jié),這些工蜂只能存活6個月左右,“是活活累死的”,杜志平對他的蜜蜂很有感情,寧愿自己辛苦,也會把蜜蜂的天敵一一消滅。每天累得躺在床上就不想起床,但每到賣蜜時,杜志平還是笑得合不攏嘴。 記者 劉昌云

關(guān)于我們/聯(lián)系我們/本站聲明/本站留言/廣告服務(wù)

辦公地址:石家莊市翟營南大街43號(槐安路與翟營南大街交口金馬國際A1座1803室)

郵編:050031 QQ:1178427225 電話:13373111846

傳真:0311-68090489 電子信箱:hbteyang@163.com

Copyright©2002-2018 特種養(yǎng)殖信息網(wǎng) m.customizedcollar.com 版權(quán)所有冀ICP備20002390號-2 技術(shù)支持:星象網(wǎng)絡(luò)科技

冀公網(wǎng)安備 13010802001699號